“大力培育创新文化,久久为功把武汉打造成为活力迸发的创新之城”,近日召开的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再次吹响武汉坚定把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的号角。

武汉拥有丰富的创新资源、优质的人才储备和独特的创新创业氛围,是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长江日报开设“武汉创新文化调研行”专栏,集纳过去、现在、未来3个系列,讲述武汉厚植创新文化、让创新创业者梦想花开的生动实践。


(相关资料图)

回顾过去

“从一张照片说开去”

邀请光谷最早的拓荒者

讲述这一国家级高新区

起步时期的创新创业故事

光谷拓荒者记忆里的

卓刀泉二层小楼——

武汉追光逐新从这里起步

32年前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办公室

首批工作人员

在租借的简易二层小楼前合影

红砖灰屋顶,旧窗斑驳墙

那时

在开放转型的时代背景下

湖北武汉启动了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建设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办公室首批工作人员老照片和“中国光谷”大楼同框。

一代代“追光者”接续奋斗

创造了从“一束光”

到“一座创新城”的传奇

如今

作为光谷主导产业之一的

光电子信息产业

整体规模超5000亿元

光谷企业数量增至12.7万家

“独树一帜”的光电子信息产业

从这里出发

它也在新兴产业赛道上

不断塑造发展

新动能、新优势

追梦

他们在这里走过创新路上的日与夜

“做出中国人自己的东西”

79岁的冯裕才

40多年前在华中工学院

(现华中科技大学)

决心投身数据库领域

73岁的谢元德

在1993年看着

盛隆电气的新厂房

在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投产

70岁的吴信才

在1992年率领团队

正式研制出我国第一套

实用的“彩色地图编辑出版系统”

盛隆智慧工厂内,一台台崭新的智能配电柜不日将发往全国各地。记者周超 摄

30余年沧桑变幻

在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这片热土上

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

企业经营者接续奋斗

走出舒适区,勇闯无人区

将个人的创新创业梦融入中国梦

这是光谷初代企业家的鲜明特质

也成为武汉这座

创新之城的强大基因

一年没订单

失败几百次仍不言弃

筚路蓝缕走出追光路

30多年前

长飞光纤成立初期

没有自主核心技术

不得不拿中国的市场

换国外的技术

楚天激光创始人孙文

十分焦急

中国发明激光只比美国晚一年

但激光产品一直没有出现

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梓森

给学生留下嘱托

“新材料出现了

新工艺出现了

我们要赶快追上

继续在世界领跑”

8月18日,在中国信科集团(前身为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光迅科技光模块生产车间,各种高端光电子产品生产设备开足马力忙生产。该车间产线自动化率超90%,关键设备基本实现国产化替代。记者周超 摄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这是老一辈拓荒者

在光谷留下的创新创业史

而今

从落后到并跑

再到逐步领先

光谷在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

独树一帜

更多中国企业

开拓进取、敢创会闯

在世界范围内拿下行业话语权

一路披荆斩棘

初创者愈挫愈奋

续写光谷传奇宝剑锋从磨砺出

1993年

马新强担任华工校办企业

华工高理的总经理

几番苦苦求索

最终盘活了这家面临关停的企业

1999年

华工高理、华工激光等

4家企业强强联合

组建华工科技

2000年

华工科技成为华中地区

第一家高校上市企业

华工激光中试平台激光先进制造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研发人员正在进行激光自熔焊,用于薄板间的拼焊。记者周超 摄

这个创新创业的大舞台

不缺的是充满梦想和豪情的人

他们一路披荆斩棘

一路搏击风雨

凭着这股闯劲、干劲

一家家高新企业

在光谷接续盛放

不断书写光谷的传奇30多年

光谷拓荒牛

坚守主业几十年

心无旁骛把窄路走成宽途

盛隆电气在市场上

第一家推出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智能品牌开关柜

拥有100余项专利和软件版权

奋进电力的创始人

从电力安全技术

及装备领域再出发

成立奋进智能公司

打造国内“工匠机器人”

高端制造领军品牌

中国信科集团移动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科研人员在天线近场测试场内进行测试。记者周超 摄

35年,弹指一挥间

蓝图一个个变成实景

坚守在光谷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

追梦者们从未止步

向更高目标奋进

向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

进军开拓

创与闯的拓荒奋斗

评论员刘功虎

光谷发展变迁史,是一部“创”与“闯”的拓荒史、奋斗史。35年间,光谷从筚路蓝缕到“独树一帜”,浓缩呈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见证了武汉创新驱动的发展蝶变。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重温光谷拓荒者的故事,追溯光谷披荆斩棘的历程,一路走来,每一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每一步都付出了艰辛努力,一股英雄气久久萦绕,荡气回肠。

创是从无到有的开创,是开拓进取的精神,是敢为人先的雄心壮志。闯是闯关夺隘、一往无前的劲头,是对于未知领域的大胆探索。上世纪80年代起,光谷进入萌发的“前传”,很多事物人们没见过,没听过,更没做过。故事里外的追光者、逐梦人,敏于时代先声,勇对使命召唤,敢想敢拼敢闯,走的是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一条无限风光在险峰的路。

“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光谷拓荒者深具“四千精神”。缺这缺那是常态,但他们从不缺少青春与激情、希冀与梦想。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冒险、特别善于学习、特别能抓机会,“无知无畏”的他们同时也是在知难而进。

光谷拓荒奋斗的创与闯,并非只是一腔热血、徒有激情,而是建立在对时代发展潮流的深刻认知上,体现为清醒理性的历史主动和前瞻远见。光谷肇始之际,中国改革开放已走过10多年,我们面对的不再是被开除“球籍”的危险,而是怎样紧紧把握住风起云涌的新技术革命,闯出发展新路。抓住了新技术革命,武汉发展将焕然一新,立于潮头甚至引领时代;错过了,就会留下可能难以弥补的发展遗憾。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关头,武汉作出关键抉择,主动创立光谷,紧紧抓住新技术革命浪潮,由此拉开光谷追光逐梦之路,也成为破解老工业基地发展转型这道世界性难题的关键一步。

创业维艰,创新九死一生,“每走一步都不容易”。重温那些骑自行车跑路办事、几个人合推熄火小汽车赶路、凭土法上马的创业往事,体味摆地摊、一个馒头熬通宵的苦干实干,就更会感到激励满怀。创新创业,闯出一条新路,没有一股子精气神做不到。越挫越勇、越挫越进、九死不悔,是拓荒者镌刻心底的烙印。他们的奋斗拓荒历程,是城市精神基因的再次彰显,是武汉改革发展的生动注脚,是中国梦的缩影。

不骛虚声、不甘人后,光谷拓荒者队伍涵盖政府部门和市场主体,遍布社会百业,是立体丰满、多彩多姿的群像。从一张合影到漫天星斗,从一束光到一座城,他们诠释了青春不老、活力永续的城市底蕴。光谷拓荒者涌现于武汉这座城市,是这座城市无数创新创业者、奋斗进取者的突出代表。

历史并不只是流逝的时间,故事也不只是用来感怀的。一群人、一代人、一片区域的奋斗,正结出今天发展的果实,人们在历史和时代中的作为、所展现出来的精神,会沉淀、积累下来,成为社会普遍观念和文化精神,汇入我们这座城市向前不止的精神泉流。“一件事、一辈子”“认准了就坚守”……这弥漫各处的沉稳笃定、勇猛精进,将激励着我们上下求索、奋进不止,武汉创新之路、发展之路定能越走越宽广、坚实。

(长江日报出品 采写:记者张维纳 吴曈 谭芳 汪洋 刘晨玮 制作:喻鑫 叶凤)

【编辑:张靖】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59222222。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kin0207@126.com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