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口干即口渴症。《证治准绳.杂病》:“口燥咽干,此寻常渴,非三消证。”
指自觉口中干燥少津但不欲饮水之症。《景岳全书.传忠录》谓其内无邪火,所以不欲汤水,真阴内亏,所以口无津液。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口干多因阴虚津少,或气虚阳弱,津液不承所致。
辨证施治
1.阴虚火旺
临床表现:口燥咽干,口渴不欲多饮。伴见五心烦热,腰膝疫软,头晕耳鸣,失眠多梦,少津,舌红、无苔或少苔,脉细数。
立法:滋阴降火。
主方:左归饮(《景岳全书》),加麦冬,元参。
加减:肺阴虚之鼻于音哑者,加百合、沙参;脾胃阴虚者,纳食不香,食后胃脘胀满,加石斛、沙参;大便燥结,加肉苁蓉;目涩无泪,视物不清,加夏枯草、决明子;关节疼痛,加木瓜、鸡血藤;阴损及阳畏寒肢冷者,加杜忡,菟丝子。
2.脾胃虚弱
临床表现:口舌干燥,口渴不欲饮,伴见气短乏力,纳呆,便溏,舌胖·916有齿痕,舌苔腻,脉沉弱.
立法:健脾和胃,
主方:四君子汤(《和剂局方)),加砂仁,陈皮。
加减:湿盛腹胀肢肿者,去甘草,加黄芪、苡仁、扁豆;目干湿者,加白芍、当归、山萸肉。
3.气滞血瘀
临床表现:口燥咽干+但欲激不欲咽、目澀无泪.或伴见眼红畏光,两腮肿大·关节疼痛等证。舌质暗,脉细涩。
立法:行气活血。
主方:丹栀逍遥散(《古今医统》)合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加减:关节疼痛加木瓜、鸡血藤;目红畏光,加菊花、决明子;两腮肿大,加花粉、山甲,皂刺。
4.气阴两虚
临床表现:口舌干燥,口渴不欲饮,目干涩,伴见纳食不香,倦怠乏力。舌质淡、少苔,脉沉细弱。
立法:益气养阴。
主方: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合四君子汤(和剂局方》),加碱:纳呆胃脘胀满者,加陈皮、砂仁:目干视物不清,加白芍、山萸肉、决明子。
1.针刺
穴位:曲泽、大陵,三间、少商、承浆、完骨、瘓脉、外关、中渚、翳风、颊车。
2.按摩
按摩合谷、大陵穴,或曲池推揉至少海,少海推揉至曲池,可舌下生津:按摩内关、外关,阳溪推揉至阳答,阳谷推揉至阳溪,可腮边出唾液;中脘、下脘同时按摩,全口有津液。
3.激津咽唾
具体做法是:端坐凝神息虑,舌抵上腭,闭口调息,津液自生,以意念送下。另法是用舌搅动口齿,先上后下,先内后外,搅动数次,然后舌抵上腭,以聚津液,再鼓腮含漱、咽津。
4.含药
口含麦冬生津止渴.
5.代茶
乌梅、甘草煎汤或麦冬、胖大海、元参开水冲泡代茶饮。
【调护、禁忌】
1.多食用酸味食品。
2.注意口腔卫生,预防继发性牙齿广泛龋坏。
【西医诊断参考】
口眼干燥关节炎综合征:
(1)口干,严重者影响说话及进食。
(2)眼干、异物感或眼红羞明、视力下降。
(3)关节肿胀、疼痛,多以小关节为主。
(4)腮腺肿大,部分可继发感染。
(5)唾液分泌及泪腺功能试验明显降低。
(6)根据腮腺造影、唇腺活检及免疫学检查,可进一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