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赞皇县北壕村网格员何然然在网格日常巡查中发现,村民李某和孔某两家人因菜园地边界问题闹起了纠纷,经联合村干部多次入户调解,现场确定边界,最终避免了矛盾激化。这样的小事,在赞皇全科网格体系运行中,仅仅是一个小小的片段。


(资料图片)

赞皇县坚持把多元化解社会矛盾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来抓,通过创新构建“5+1+N”网格体系,组建基层全科网格员队伍、搭建社会矛盾多元化解中心,大力排查化解基层社会矛盾,不断减少不稳定因素。截至目前,全县222个村(社区)共划分微网格7046个,配备基础网格员258名,网格信息管理员1919名,排查上报相关信息43200余条,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400余件,预防处置各类公共安全事件隐患3800余起。

以立体化组织体系为依托,下好网格布局“一盘棋”

立足实际大胆创新。该县深入拓展应用“5+N”网格体系(即:每村一名网格长、一名网格指导员、一名基础网格员、一名网格警务员、一名网格法务员及N个网格信息员),先后组织召开各层级座谈交流会议10余次,并结合全县实际创新推进“5+1+N”网格体系建设(增加了“1”,即网格信息管理员)。赞皇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由县财政每年拨付364.32万元,用于“5+1+N”网格体系建设,为网格化工作切实提供保障。

精准划分网格单元。该县按照每个网格覆盖10户的标准,将全县划分7046个网格。秉持“多网合一”的工作理念,将平安建设、民生服务、环境整治等基层社会治理事务与网格对接,将各类基本对象全部纳入网格化管理范畴。

以完善制度化机制为目标,激发网格效能“内动力”

建立考核机制。该县网格信息管理员队伍实行“村聘、乡管、县报备”管理模式,由乡镇每季度按照《考核办法》进行集中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落实生活补贴,统一缴纳人身意外保险,并实现“奖优罚劣”动态调整。

建立责任机制。该县逐级建立网格员队伍联席会议制度,精准定位职能职责,将全科网格队伍建设情况纳入乡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压实党建责任,拓展延伸考核范围,将网格员考评结果与网格长考核奖惩挂钩。

建立响应机制。该县每名网格员配备专用手机1部,利用综治信息系统和平安石家庄APP平台,快速分析研判上报信息,及时发现各类隐患苗头,并采取措施及时处置。

以队伍建设规范化为抓手,激活基层治理“神经元”

队伍建设专业化。该县以党员为骨干,由老党员、退休老干部等担任网格信息管理员,发挥余热,利用其对人、事、地、物、情较熟的优势,做好宣传员、调解员、服务员等身份转变,形成共同参与、共建共享工作格局。

工作任务标准化。该县研究出台《关于村级网格信息管理员管理办法(试行)》,统一制发了《网格信息管理员工作日志》,明确了网格信息管理员工作职责、服务事项和工作标准等内容。

培训方式立体化。该县建立健全网格员队伍培训机制,组建多个网格员培训宣讲团,开展网格业务交流会,以乡镇为单位开展集中业务培训。

小网格撬动大治理,小平安累积大稳定。该县创新构建“5+1+N”网格体系,打造“多网合一”全科网格,在村、居、户里听民声、解民忧,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打通了基层社会治理“最后一米”,初步实现“社会安定、群众安宁”目标,切实提升了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和“和谐指数”。(河北法制报记者张哲 通讯员蔺军伍)

关注河北日报,了解更多权威资讯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