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民俗学论坛”可订阅哦!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 五大连池药泉会 ·

五大连池药泉会是黑龙江省黑河市五大连池地区庆祝端午节的民俗活动,是汉族、满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蒙古族等多民族共同参与的节日盛会,少数民族同胞又称之为“圣水节”,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四到五月初六举行。

神鹿示水

圣水节发源于“神鹿示水”的民间故事。远古时期,五大连池地区古树参天,野草蓬面,獐狍野鹿成群,一片森林草原。有少数达斡尔人栖居附近,游猎于林海、草地山峦湖泊之间为生。有一猎人追踪伤鹿至药泉山下,发现一泉,伤鹿涉泉水而过,遗有血迹,后又健步逃遁,猎人甚异。视之泉水清彻透底,有泡逸出,状若沸腾,饮之清凉甘辛爽口,食欲剧增与常水迥异。相传后,附近各地的达斡尔族人、蒙古族人等每年端午节前后,跋山涉水聚集于药泉,供神祭灵奉为“圣水”,饮浴疗疾又弃石积山,以示丢病。

几百年前的达斡尔族猎人在五大连池药泉山下发现了能祛病健身的“神水”,“药泉”等地名因此产生,五月初五这一天也成为了“药神日”,每年的这个时节人们白天放牧打猎、饮水洗泉,夜晚篝火狂欢,男女老少喜气洋洋一个月后才渐渐散去。离开时,系红绸于树枝上,表示病魔驱除,一年安康,就这样“药泉会”和“圣水节”,相沿成习,传承至今。

仪式活动

五大连池药泉会由原始信仰引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渗透和映照多民族生产生活、社会活动、民间文艺等多元文化内涵。庆典活动期间,当地各民族举行各种传统仪式,有民俗表演、传统歌舞、升水祭祀、泉湖灯会、射猎饮水等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初四这天,人们会举行祭祀。由于是达翰尔族发现的药泉,这时的祭祀仪式由达翰尔萨满主祭。其他民族也会在这时祭祀,例如鄂伦春族祭祀河神“穆都里罕”、山神“白那恰”;满族祭祀雨神、河神、猎神;鄂温克人则祭敖包。

傍晚时,人们会燃烧起篝火载歌载舞。午夜时的抢水是这一天的高潮:人们都相信端午这天的水最灵验,而抢到头一碗水表示吉利、可以保一年平安、无病。人们抢到水后会分给家人,而在离开泉水时,人们会拿一块石子扔在泉边上,意思是丢石去病。

这一风俗有说是来自于达翰尔族和满族习俗“卖病”:正月十六时,无论男女老少在雪地里,驾乘爬犁从山坡上或堤岸上疾速滑下,边滑边大声呼喊:“卖病了!卖病了!”——在药泉会里,它被转变为了丢掉象征“疾病”的石子。

初五,人们早早起来踏青、折柳采蒿、露水洗脸,划龙舟、射猎等活动也是当地传统项目。除此之外,还会进行“抹黑祈福”——即用泉底的泥浆互相涂抹。这一习俗是满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的共有习俗,原本于正月十六举行,后引入药泉会。原本抹的也不是泥而是锅灰,据说这样做可以驱灾辟邪、永保平安。

到了晚上,人们又会再次聚在药泉湖边举行灯会,这一灯会由“鬼节”盂兰盆节转变而来,其主要内容为放河灯寄托哀思。

到了初六,人们来到二龙眼泉边洗眼明目。民谚有言:“南泉子睡觉,北泉子利尿,二龙眼瞎胡闹,翻花泉最有效”,也就是说,二龙眼泉有治疗眼疾的作用,这一习俗流传至今。

随后,药泉山上钟灵禅寺和三池子南岸的黑龙宫都开始举行庙会。对于前者,这里供奉着东北三省唯一的一尊肉身佛;而后者则供奉着一条山东来的龙——秃尾巴老李。在《五大连池的传说》里记述了一些关于秃尾巴老李的传说,包括了他断尾、帮助当地人、打败小白龙等一系列传说。据说,正是因为他打败了小白龙,黑龙江才从“白龙”江变成了“黑龙”江。

五大连池药泉会存续着黑龙江边疆地区各民族和谐共处、欢度端午的优良传统,具有重要的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价值,是多元文化和多民族习俗融合的群众性文化空间,对于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边疆稳定亦有重大意义。

图文来源:微信公众号“北国非遗” 2022-11-09&网络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与本号无关。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并保留二维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