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相关资料图)

借款合同无效产生的法律后果是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等。需要注意的是,借款合同作为证明双方存在借款关系的证明,其应当具备的内容有借款双方的基本信息、借款的数额等。

一、

借款合同无效产生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借款合同无效产生的法律后果是:

1.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

2.不能返还或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

3.如果一方有过错的,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

4.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5.法定其他后果等。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五条

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第一百五十七条

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二、

借款合同应具备的内容

提醒您,借款合同应该包含的内容如下:

1.双方的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等信息;

2.借款的币种、数额、利率;

3.给付方式、给付期限、还款期限;

4.双方的权利义务;

5.违约责任;

6.争议解决方式。

三、

借款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

借款合同诉讼时效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