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流传过一篇文章,内容大致讲一个2岁半的小孩子走路时不小心跌倒,“哇哇”大哭。不同国家的妈妈会有不同的反应,大概描述如下:

美国妈妈:不去扶孩子起来,而是用坚定的目光鼓励孩子:“宝贝,你会很勇敢的,不要哭,自己爬起来!”

日本妈妈:把孩子扶起来,并要求孩子从小走一遍,并让孩子反省为什么会摔倒。


【资料图】

中国妈妈:立即上前把孩子扶起来,一边敲打地面一边对孩子说:“宝贝摔疼了是吧?不哭不哭,妈妈打它!”

这篇真假难辨的故事,是在责怪中国妈妈太宠孩子,影响孩子的责任心养成。于是,很多妈妈都认为,孩子跌倒坚决不扶,就应该让孩子自己爬起来!Really?

孩子摔倒了,在以前很多家长都是这样的反应,赶紧过去帮助扶小孩子起来,甚至有时候为了安慰正在的哭泣的孩子还把大地臭骂一顿:“都是这个地面惹的我家宝贝哭了,过几天就把这地面给刨了!”

毕竟就像是《爸爸去哪儿》节目组采访陈小春老婆应采儿一样,彩儿说:“你们自己要知道,有什么事情的时候,请把摄影机丢掉,第一时间救我儿子。听到没?”这大概就是很多家长的心声,因为孩子都是我们的宝贝,我们不愿意让孩子受任何的伤害。

后来很多文章说,孩子一摔家长就去扶这样的做法很不利于孩子挫折教育的培养,家长这样把孩子扶起来就是让孩子少了一个受锻炼的机会。这样的观念曾在年轻的家长中形成了一种固化的思维:那就是孩子摔倒了,家长不要马上去扶!

其实,我国古代的家庭,既重视对孩子进行同情怜悯、互帮互助、扶老携幼、扶危济困等道德品质的教育,也有严格要求孩子,从小注意培养孩子经受挫折能力的优良传统。

比如,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程颢、程颐的母亲侯氏,她生过六个男孩子,由于当时医疗条件太差,四个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病死了,只剩下程颢、程颐兄弟二人。侯氏自然非常疼爱程颢、程颐这仅存的两个儿子,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他哥俩身上。但是她深深懂得“慈母败子”的道理,从不娇惯溺爱。

程颢、程颐兄弟二人只相差一岁多。在他们蹒跚学步的时候,常常摔倒在地,家里的佣人要上前扶抱,侯氏立刻劝阻说:“不要管他们,让他们自己站起来。”然后,又对两个孩子说:“你们走路时,慢一点就不会摔跟头了。你们试试看,试试看。”在侯氏的严格要求和循循善诱之下,程颢、程颐小哥俩一点儿也不娇气。

人们传说外国的父母在孩子跌倒了的时候,“从来是不扶起来”的说法,也只是一种臆说、误传。

孩子摔倒了,相信很多家长的心都会咯噔一下,很害怕自己的孩子受伤。行为上就会很自觉就去扶孩子,我要说的是,家长这个时候不要马上去抱孩子,我们可以在一旁先偷偷观察下,来判断孩子受伤的状态。

如果孩子意识清楚,也没有哪里受伤,家长就不要表现得太过焦急,因为家长的情绪会传染给孩子。大多数父母都遇到过,我们越是表现得担心和焦虑的话,孩子就会越是哭闹不止。

当判断孩子没有明显的受伤,或许孩子还是会哭闹。我们家长这个时候就应该设法鼓励我们的孩子自己自己爬起来。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真的是可以帮助我们的孩子培养孩子经受挫折的能力,也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在挫折面前,意志变得更加坚强。

如果家长发现摔倒后孩子出现了肿块,那我们的家长就应该立即采取冷敷的办法进行处理,用冷毛巾或者冷冰块进行冷敷来消肿。

有些时候如果孩子摔得很严重,发现叫不醒甚至大出血的状况。我们的家长就要对孩子进行止血处理,不要轻易变换孩子的状态,即使拨打急救电话。

当然也存在这样的情况,那就是孩子摔倒了,当时看似没有什么不良反应,可是过了几天甚至就是几个小时,孩子就出现异常的情况,像是呕吐、不想进食之类的,我们家长就要对此引起重视了。及时送医院就医检查,切勿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