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是第33个全国土地日,今年土地日活动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重庆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耕地存在形态破碎、分布零散的问题。为牢牢守住重庆耕地红线,圆满完成年度耕地保护目标任务,重庆充分发挥全市三级耕地保护建设工作专班统筹抓总作用,全面压紧压实耕地保护责任。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紧紧围绕耕地保护6项考核指标建立耕地“一本账”,全面评估39个涉耕区县的耕地保护情况,重点围绕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耕地占补平衡、耕地进出平衡、违法占用耕地等“一票否决”事项,形成“七张报表”,支撑耕地精细化管理,全盘研判当前耕地保护面临的形势,全面分析冲击耕地红线隐患问题,严格落实刚性指标考核要求。


(资料图片)

近年来,重庆市江津区依托得天独厚的富硒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土地整治,通过实施土地平整、旱改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等工程措施,提高项目区耕地的田块规模化率和梯田化率,提升灌溉排水能力,改善农户的生产、出行条件,提高耕地等级和粮食产能。

位于江津区蔡家镇福德村的市级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规模达227公顷,于2021年1月开工建设,2021年11月竣工。

“在‘非粮化’问题中,化解存量问题成为当前严守耕地红线的重点。近期,重庆开展存量‘非粮化’排查清理专项行动,全面摸清存量底数,深入各区县了解摸排情况,听取相关部门、镇乡、村及种植大户代表的意见建议,分析化解存量‘非粮化’问题的难点、堵点,研究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为各区县开展相关工作提供指导。”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耕地保护监督处处长王颖说。

江津区蔡家镇福德村民正在田间除草

2022年重庆开展补充耕地和耕地恢复补足行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权益,积极调度基层力量,多渠道落实资金、强化队伍保障、狠抓工作落实,恢复耕地20余万亩,年均补充耕地7万亩,有效控制全市耕地减少的势头。

回引技术型人才袁贞发正在教授种植技术

据江津区李市镇黄桷村书记王刚介绍,他们村积极探索以“政府+企业+农户”的模式,以政府为引领,企业(技术人员)为纽带,农民为主体,因地制宜、科学举措,推进耕地保护工作。将乡村治理同耕地保护“网格化”动态巡查相结合,解决最后一米常态化动态监管问题。在村与村之间开展“赛马比拼”,制定个性化奖惩方案,激励村(居)工作积极性,并加强镇、村、社三级队伍的耕地保护业务培训,提高耕地保护监管实施能力。同时大力回引技术型人才,培育新型农民,带动周边群众开展有机特色蔬菜种植。支持村集体办企业,整合土地资源,发展优势产业种植,以“委托+订单”模式,同附近农贸市场签订收购协议,实现粮油、蔬菜等农产品就近就地转化增值。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当地自然地理格局、农业生产条件、农作物种植状况、交通条件等对村民的影响,积极引导村民通过间种、套种、轮种等方式,让村民获得“双生”效益,变被动恢复为主动耕种。

据悉,重庆近期印发了《关于加强源头治理坚决遏制违法违规占用耕地问题的通知》,以数字化赋能耕地综合监测监管,管好耕地“一本账”,严守全市“责任田” 。

针对耕地监管集成低、底数掌握不及时、形势分析不准确等问题,重庆应用云计算、大数据、无人机及“互联网+”等技术,正在构建强化闭环管理、多维立体监管、多跨协同管护为核心的“渝耕保”耕地保护监管系统。该系统是重庆对“耕地智保”数字化改革的创新探索,形成“1+3+1”结构,即一张耕地监测网,内设管理决策中心、指挥调度中心和业务办理中心三大作业管理模块,外加一款“渝耕保”APP。通过近半年的建设,耕地监测初步实现了卫星遥感“天上看”、视频监控“实时盯”、网格专员“地面巡”的立体监测体系构建,对耕地变化情况进行一体化全覆盖动态监测。 (图/文 邓佳)

来源:光明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