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首席记者张玮玮通讯员司新宣张泽丰/


(相关资料图)

站在厂房的门字架上,忙着安装电线的老林没能想到,自己竟犯了一个致命错误,脚下一滑手没抓牢,径直从门字架上坠落到了地面。经送医院抢救无效,老林一下撒手人寰。

“我爸就这样摔没了!”面对家人的离世,小林和家人找上了请老林干活的老赵,要求老赵赔偿200万元。

然而老赵并不认可自己雇佣了老林:“我们只是干活的工友,不该由我来赔。”

眼看彼此对老林的死亡赔偿产生争议,小林和老赵便找到了深圳市宝安区福海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委会指派了经验丰富的调解员曾景雄跟进。

工程层层包转,谁的锅?

原来,老林的这起案件还牵涉到复杂的工程关系。

文叔从物业管理公司那里租来厂房后,便找来老赵负责其中的水电安装工程,双方约定包工不包料,工程造价为5万元。于是,老赵便叫上了老林等三人一起过来干活,约定给老林300元/天的报酬,待工程完工后一次性付清。

当调解员联系上文叔时,“我和老赵签的是包工不包料合同,工具也不是我提供的,不用承担赔偿责任吧?”但文叔表示出于人道主义,自己可以给小林一家提供一点援助。

随后调解员详细询问后得知,老赵是个体包工头,不具备用人主体资格和装修资质,平时主要承揽水电装修活。老林生前就经常跟着老赵一起干活,老赵还曾给老林买过团体意外险。

“他提供的工具有问题,加上没做足安全措施,直接让我爸摔死了。”小林痛斥老赵,要求他及时支付赔偿。

口头协议并非法外之地

“口头协议也具有法律效力。”调解员提醒老赵,虽然他没跟老林签订书面合同,但他喊老林干活的事实存在,现在老林意外坠亡,作为劳务接受方的他理应承担责任。

“要赔偿我也没那么多钱,最多只能承担15万元以下的赔偿。”老赵听完调解员提醒后表示,“他们一家如果不同意,尽管去法院起诉。”

面对态度强硬的老赵,调解员继续给他做释法明理工作,劝导老赵仔细研判案情,还可充分征询律师意见,好好回应小林一家的赔偿要求。

然而老赵十分固执:“我并不是唯一的责任人,只能同意赔偿15万元的调解方案。”这个赔偿数额与小林一家的赔偿差额过大,调解一下陷入了僵局。

理清各方责任巧解矛盾

眼看历经数次协商无效,小林一家竟跑到了街道综治中心滞留和哭诉,哭闹着要解决问题。

调解员继续耐心地安抚小林一家,同时通过社区联系上了物业公司,协调文叔出面解决问题。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老林在作业过程中造成了自身损害,老赵作为雇主应承担大部分赔偿责任。”调解员指出,文叔因为委托了没有资质的承揽人,也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而老林作为一个成年人,在作业时未注意安全,导致事故发生,主观上存在过错,也应承担相应责任。”

在历经6天十多次反复协调过后,各方最终达成了一致协议,由文叔一次性支付老林家属赔偿款35万元,老赵一次性支付老林家属赔偿款25万元,各方互不追究其他法律责任。一起可能激化的社会矛盾就此得以顺利解决。

审读:谭录岗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