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酷暑。印江自治县沙子坡镇炉塘村,数十亩辣椒迎来丰收,地里的玉米横竖成形,不远处牛犊的叫声在山谷间显得格外响亮......炉塘,描绘出一幅丰收与希望的画卷。
炉塘村辣椒种植基地里,村民正在采收辣椒。
(资料图)
“今年,村里资产得到盘活后,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炉塘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周说道。
2019年,炉塘村曾累计投入资金50万元建设养殖规模5000羽的珍珠鸡养殖场。“当时经过多次考察,认为发展珍珠鸡养殖,既经济、安全、生态,又可满足市场需求,有效促进生态循环,提高全民生活质量。”然而,2021年,受疫情影响,饲料、鸡苗成本增加,也缺乏能人大户科学规范性的养殖管理鸡场,炉塘村集体产业面临关停。与此同时,修建的3个鸡棚709.82m³鸡舍变成村里闲置资产。
今年,盘活此闲置资产成为该镇乡村振兴工作站的重点。“我们采取‘招商引资+合作经营’的模式,对现有的闲置鸡棚进行维修加固,引进邻近村、本村致富带头人发展肉牛养殖,对闲置的鸡棚、管理房整体出租,通过租赁运营盘活闲置资产。”
王六秋在给牛喂食。
今年三月,该镇四坳村肉牛养殖户王六秋以三年9000元的租金租下炉塘村闲置的鸡棚和管理房,目前养了32头牛。“原先的鸡舍改造成牛棚很简单,我只新修了一个料槽,成本也低。”王六秋养牛很多年,只是过往规模不大,但有着丰富的养牛经验和稳定的销售渠道,他信心满满:“还有两个棚是闲置的,还会扩大养殖规模。”
王六秋的牛棚里目前存栏32头牛。
王六秋和妻子郭贵容能干朴实,不仅养牛,还种了350亩茶叶,夫妻俩产业发展得红红火火。
鸡舍摇身变成牛棚,闲置土地也结出了鲜红饱满的红辣椒。地里,一颗颗圆圆大大的珠子椒快压弯了辣椒苗,不少村民正忙着采收辣椒。群众能增收,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辣椒基地里结满红红的珠子椒。
据了解,这块地过去种植的是中药材迷迭香,失败后也被闲置。今年2月,种植大户朱文凤一家流转土地种植了80亩珠子椒,辣椒亩产量可达到1200至1500斤,由公司按照2.1元每斤的价格收购。
今年以来,沙子坡镇以乡村振兴为抓手,盘活闲置资产、资源,引导有实力有能力的大户发展产业,带动农村在家劳动力务工增收,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让发展红利更多惠及村民。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蔡茜
编辑 白春霞
二审 杨聪
三审 朱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