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家有莱妻②

20世纪30年代后期,他取号瘖盦,后又号舒凫、高亭主人、麻铁道人等,再有号证草圣斋、草圣平生,表明自己专攻章草的志趣。晚年他女儿高可可问他为何取名二适,他说:“二适者,适吾所适也;舒凫者,舒展自如也。”他曾作《承徐天敏惠墨短歌奉酬》诗,以述取名号心曲:


(资料图片)

王家墨池笔冢留,未见记录隃糜侯。

人言磨墨墨磨人,磨穿铁砚始堪珍。

谁令麝煤落吾手,我笔纵横心语口。

九州人物书画同,黄尘埋没马蹄中。

大凡有成就的书法家,不管是王羲之还是怀素,哪一个不是墨池尽黑,退笔如冢。人们都说是书法家磨墨作字,哪里知道是墨砚磨人,没有一位书法家不是经过磨穿铁砚,才能写出令人称奇道胜的书法。晚年的高二适愈觉得书法不容易,但其意志坚如磐石。他取号麻铁道人,其中的“麻”即“磨”,意味磨穿铁砚问道之人,同时“麻”字,在高二适家乡方言中含有“狂傲不羁、特立独行”的意味。以此自号,既有思想性格上的自我写照,也是对书法“纵横心语”的绝对自信。

高二适常用名、字、号印章

1918年,高二适以优秀的成绩考取时在扬州的江苏省立第五师范学校(简称省立五师)。省立五师于1913年由两淮师范学校改组而成,校长为任诚。任诚早年留学日本,后又赴欧美考察教育,对中西教育利弊作深入思考。

任诚思想开明,上任校长后,广吸英才,大胆推行教育改革,成效显著。教师中有被誉为民国第一大小说家、鸳鸯蝴蝶派小说代表人物之一、维扬小说泰斗的李涵秋,另有著名画家吕凤子。幸运的是高二适成为李涵秋的学生,李涵秋担任高二适的国文老师兼班主任。李涵秋是性情中人,常将自己的小说作教材,让学生来阅读学习。李涵秋以小说《广陵潮》一举成名,最忙的时候同时为五六家报刊写稿,他忙不过来时常将文稿交给学生誊写。高二适自幼习字,书法不错,和同学们一起为老师誊稿,是高二适最快乐的事。李涵秋因小说名声太大而淹没他的诗、书、画、印之名,这样全才的老师对高二适影响很大,使他终身难忘。烟花三月的瘦西湖,二十四桥下的明月夜,才华横溢的老师,加之学习费用全免,高二适在扬州度过了三年愉快的学习生活。

然而,遗憾的是,这时高家经济陷入困境,几乎入不敷出,全家七口人的生活仅靠父亲的国民立达小学的微薄收入来支撑,实在难以维持。1920年高二适辍学回家,帮助父亲料理学校,作教员。

高二适常用名、字、号印章

1921年,高二适任国民立达小学校长。这期间,高二适一边教学,一边开始研读《杜诗镜铨》。他读书刻苦,常至深夜。夏日夜晚酷暑难耐,蚊虫猖獗。无奈之下,高二适取来小桶,将双腿浸泡水中。这种方法虽然解决了学习上的困扰,但长时期将双脚浸泡在水中对健康不利,加上营养不良,造成了高二适体弱多病的遗恨。高二适花了两年的时间将《杜诗镜铨》通读一遍,此后终身研读不倦。他曾在此书上批注说:“50余年岂止百遍读此。”杜诗对高二适的诗歌创作及书法审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不久父亲高也东经上海的同学介绍到上海文明书局任编辑。高也东思考再三,认为还是要让高二适完成学业,最终将学校转给溱潼的高石安。这样高二适就跟随父亲转学到上海的江苏省立第二师范学校(简称省立二师)。省立二师由清同治四年(1865年)创设的龙门书院发展而来,校长贾丰臻为学者、教育家,著有《中国理学史》《易之哲学》《师范学校论》等。姚明炜任高二适的国文老师。

1923年,高二适从省立二师毕业,原本打算留在上海找工作,这时,他的一位族兄在家乡南十华里的溱潼办了一所私立初等小学,一连写了几封信,让他回乡协助自己办学。高二适不喜欢运动,好幽居读书,过不惯上海的城市生活,加之身体不佳,经常闹病,便于这年冬天回家到溱潼做了教员。说到底,他还是喜欢水乡的宁静生活。

高二适常用名、字、号印章

作者简介: 曹洋,又名曹正羊。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院访问学者,南京大学兼职教授、扬州大学硕士生导师,南京书画院书法篆刻研究所所长,曾任高二适研究院院长。书法获兰亭奖,论著《高二适研究》获江苏省社科奖一等奖。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