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西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非遗体验馆、舞蹈排练室、文化活动室、文艺剧院等设施一应俱全。读书、健身、休闲……不少居民每天都要到这里“报到”。
2022年5月,西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正式揭牌,中心从群众“邻里、邻聚、邻家”的为民理念出发,盘活城市“C”位空间,与西山区文化馆“双融合”建设,建成集文明实践展示、群文剧场、非遗中心、诗词书画协会、科普活动室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的实践阵地,打造了“15分钟便民文明实践活动空间”,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参与多样化的文明实践活动。
(资料图片)
强阵地 建机制
筑起文明实践“精神堡垒”
西山区积极建强活动阵地,创新活动机制,打造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新品牌。
西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建了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统筹全区志愿服务力量,调配各方资源,精心策划文明实践活动,在2022年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年中评估中,西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被评为市级优秀等次(A级)实践中心。
2023年1-5月,西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被市文明办评为全市A类。据市创文总指部通报,在2023年一季度全区创文入户问卷调查中,西山区社区居民对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知晓率到达94.50%,对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满意率达到93.17%。
一个中心,辐射四周。围绕五项重点工作及8+N志愿服务活动,中心做到月月有安排、周周有行动、天天有活动。先后承接省、市主题活动、现场观摩活动20余场次,包括昆明电视台阳光之家“昆明好人”评选录制、云南少儿合唱协会“六一”少儿合唱比赛、昆明市第三届“新火燎原”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等,相关工作得到省市相关单位充分肯定。
亮服务 搭平台
推动文明实践提档升级
“每天都喜欢来这里坐一坐,和老友们聊聊天,跳跳舞。”居民杨卫华家住西山区新文明实践中心附近,曾经因躲雨,他来到了新文明实践中心,在这里,他看见了身边的“雷锋”。
在西山区新文明实践中心,志愿者们每天为来到这里的人们提供着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中心设立有文明活动主题月,以“每月一主题”的形式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目前,全区组织了19个区级职能部门20支志愿服务大队,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理论宣讲、文化文艺、助学支教、医疗健身、科学普及、法律服务、卫生环保、扶贫帮困等文明实践活动,共计200余场,参与群众2.3万人次。各志愿服务队伍围绕3月学习雷锋、4月移风易俗宣传、5月青年风采展示、6月温暖童心、7月党员先锋引领、8月军民共建双拥、9月尊师重教、10月爱我中华、11月保护滇池环保、12月志愿服务等主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落细落小落实,走心更暖心。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里,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一直深受居民群众喜欢。今年5月,西山区夏季公益培训班正式开课,开设有音乐、舞蹈、美术、传媒、体育5个艺术门类,包含太极拳(基础班)、太极拳(提高班)、摄影摄像技术应用、古典舞、瑜伽、街舞、声乐集体课、硬笔书法、少儿创意美术9门课程,报名参加培训270余人。
同时,中心还引进业余文艺团队28支,且每周一天专门为“阳光之家合唱团”的盲人朋友们提供活动场地,为他们点亮了一盏心灯。培育有影响力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品牌25个,开展了文明实践“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31场。今年6月,好消息传来,西山区“非遗润童心”志愿服务活动荣获昆明市第三届“新火燎原”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优秀奖。
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在积极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的同时,西山区志愿服务活动将继续向群众中延伸,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不断从拓展阵地向深化内涵迈进,从夯实基础向提档升级迈进,从外聚人气向内聚人心迈进,为努力打造更具活力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中枢门户区提供文明实践力量。
昆明西山发布
来源:昆明日报
编辑:杨紫鹃
编审:陈丽 吴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