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主任、华南国家植物园研究员任海联合英国皇家邱植物园科学部主任、牛津大学教授Alexandre Antonelli博士在国际期刊《创新》(The Innovation)发表题为《National botanical gardens can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global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国家植物园可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文章。该文指出,国家植物园是全球植物多样性保护前沿的观察哨和排头兵,可以通过创新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发挥关键作用。
植物园是主要从事植物保护、科学研究、园林园艺、自然教育和资源利用的机构。“在应对植物多样性逐渐丧失的问题上,植物园可以提供重要的科学支持、技术指导和材料支撑。”任海表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丰富多样的植物为人类提供干净的空气、清洁的水、丰富的食物、稳定的气候和舒适的环境。国际社会逐渐认识到“抢救植物就是拯救人类自身”,世界各国均采取相应措施来保护本国和全球的生物多样性,联合国也制定了《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与可持续利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目前,全球约有4500个植物园,43个国家和地区共建有80多个国家植物园。2022年,我国在北京和广州分别设立国家植物园和华南国家植物园。“下一步将对接国际标准,推动构建包含10–12个国家植物园的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万物和谐的国家植物园体系。”任海说。
文章强调,在保护、恢复和利用全球植物多样性方面,国家植物园可以建立起国际、区域、国家等各种层次的合作伙伴关系,制订和支持国际保护政策,加强全球植物保护能力。
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国家植物园可以通过迁地保护以保护对气候变化敏感的物种;评估并促进生物多样性对可持续发展、自然灾害防治和适应气候变化的益处;分享气候变化对植物影响的信息;提供乡土植物种植黄金规则十条,指导并提高人工造林的固碳量、生物多样性和经济效益。
在支撑可持续发展方面,国家植物园可以对人类福祉有价值的植物进行研究和利用;通过在植物园和社区内开展自然教育和科学素养普及,提高公众对植物多样性价值的认知并采取行动。
任海表示,面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需求,全球国家植物园已开始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保护遗传学工具、基因编辑和生态修复技术等技术进行植物保护、利用和科普。
华南国家植物园(上)和英国皇家邱植物园(下)的温室保育了数千种珍稀濒危植物
文章强调,全球植物园可以在国际植物园组织和国家植物园的引领下,在“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下工作,通过创新体制机制,遏制植物物种和遗传多样性的丧失和全球自然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从而实现全球至2050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物多样性价值被承认、保护、恢复和持续利用,最终实现全球生态安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
南方网记者:杨政芳
相关论文信息:https://linkinghub.elsevier.com/retrieve/pii/S2666675823001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