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优等生,越会迫不及待的交出自己的成绩单。
(资料图片)
作为国内一线造车新势力的龙头,理想 8 月 8 日率先公布自家二季度业绩。
理想当季营业收入达到了 286.5 亿元,同比增长 228.1%,环比增长 52.5%;净利润 23.1 亿元,连续三个季度继续维持正数,去年同期为 -6.18 亿元;汽车毛利率重回 20% 以上,达到 21%,环比增长 1.2 个百分点;经营活动现金流达到 111.1 亿元,同比增长 8.8 倍。
曾经蔚小理同台竞技,但目前理想先人一步,在销量和盈利都占据了优势。同样面对特斯拉发起的新能源汽车价格战,利用产品客群差异化定位和增程式技术,受到市场青睐的理想选择不降价扛住了压力。
二季度,理想的营收、利润、销量均创新高。在整个上半年,理想销量直线上升,净利润水平也持续增长。
显然,在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惨烈竞争中,理想已从中脱颖而出。
1、高销量给的不仅是底气,还有未来展望
今年上半年,国内能保持万辆以上销量,且持续维持高度同环比正增长的新能源车企,除了比亚迪,就是理想。
月销量从 1 月的 1.5 万辆一路攀升到 7 月的 3.4 万辆,理想完成了市场的一个壮举。尤其是整个二季度,一共销售 8.65 万辆车,大幅超预理想此前给出的 7.6 万辆 -8.1 万辆的二季度交付量指引。
李想在微博中说,产能瓶颈是我们本季度不能解决的问题,这意味着理想销量仍有进一步上升空间。
根据理想对今年三季度销量指引看,预计三季度交付量为 10 万辆至 10.3 万辆,同比增长 277% 至 288.3%。考虑到 7 月销量已经达到 3.4 万辆,这意味着理想在 8、9 两月的月均销量至少会继续维持在 3 万辆以上。理想正一步一个脚印迈过月销超 3 万辆的车企门槛。
理想产品的高销量为理想带来的不仅仅是底气,还有未来展望。理想的增程式车型 L7、L8 和 L9 已经为理想打下了较为牢固的基本盘,实现了车型增长迅速转为销量增长的进展。
但理想的产品版图显然不仅仅局限于增程式。
在基本盘稳固之后,理想开始涉足纯电车型,进一步完善理想品牌的产品结构。目前,理想已经推出了 800V 超充纯电解决方案,为纯电动车型的补能先做好准备。
今年四季度,理想将推出首个 5C 纯电超级旗舰车型理想 MEGA,开辟增程式产品外的第二战场,打开第二增长曲线。
届时,理想也将真正与其他新能源车企正面刚产品。
2、理想进入真正赚钱时代
2020 年四季度,理想首次实现净利润转正,达到 1.08 亿元,彼时由于不具备持续性,所以不能确定理想迈过盈亏平衡。
但是今年,理想净利润转正常态化有了坚实基础,那就是月销量持续突破 3 万。
继去年四季度净利润达到 2.65 亿元以后,理想的净利润水平保持着高速增长,在最新的二季度达到 23.1 亿元,与去年同期的 -6.18 亿元的表现反差巨大。
直观来看,理想的净利润水平跟随销量同步增长,单车利润从去年四季度的 0.57 万元,一路提升至今年一季度的 1.77 万元,二季度的 2.67 万元。从毛利率角度来看,即便特斯拉引发了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的价格大战,理想的毛利率也仅仅下滑了一个季度,二季度毛利率就重回到 21%,环比增长 1.2 个百分点。
另外,理想的现金流今年也处在持续高增长。二季度,理想的经营活动现金流达到 111.1 亿元,同比增长 8.8 倍,环比增长 42.8%。
3、费用依旧高增长,但不是大问题
此前,理想单凭一款理想 ONE 车型打天下,整体研发投入相较其他造车新势力偏低。
但随着增程式新车型上市、投入纯电动车型研发、开发智能驾驶系统,推出超充解决方案,理想研发费用也出现阶梯式增长。
二季度,理想研发费用达到 24.3 亿元,同比增长 58.4%,环比增长 31%。研发费用增长与未来产品布局和现有销量相匹配。
目前,理想仍将国内市场作为重心。因此,为了扩大产品在国内城市覆盖率,增强销售网络的渠道,并提高品牌影响力,理想的销售和管理费用也出现较大增长。截止二季度,理想的销售、一般和管理费用达到 23.1 亿元,同比增长 74.3%,环比增长 40.4%。
但费用花出去的效果也是显著的,截止今年 7 月底,理想在全国拥有 337 家零售中心,环比一季度增加了 36 家,共覆盖 128 个城市,环比增加 2 座;售后维修中心及授权钣喷中心 323 家,覆盖 222 个城市。理想无疑给市场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作为造车新势力中率先踏入赚钱门槛的公司,给其他企业做出了模板。
但理想的另一个挑战或许才刚刚开始。
究竟理想能不能凭借在增程式汽车积累的人气、口碑,在纯电车产品中继续保持优势,市场更加期待理想 4 季度将推出的纯电动 mega 品牌带给我们答案。